前言
大家好,这里是BIMFILM。
BIMFILM直播活动持续进行中,其中在3月28号的直播当中,我们邀请到了北京建工三建公司的项目BIM经理葛鑫葛总,来围绕自己现在所做的项目,做了一次线上分享。整个分享过程依旧是干货满满,现在小编将重点内容梳理,再次分享给大家: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占地面积约6万㎡,建筑面积254836㎡,地下建筑面积104836㎡,地上建筑面积150000m,由N1#、S1#、S2#研发楼3栋塔楼及其裙房组成。
二、项目BIM应用创新示范应用点
01
复杂基坑开挖深化
工程特点:下反形式,承台密集,高低错落
实施难点:放线难度大,深化难,交底难
解决思路:
明确需求→分析关键要素→攻关技术路线→组建管理对接流程
具体实施:
(1)标准化模型建立
(2)基坑模型优化
优化原因:设计初期,基础底板结构形式复杂、基础承台及柱帽均为下反形式,标高变化多、尺寸规格多、交接点位置较为复杂。
解决方案:利用BIM技术建立基础底板精细化模型输出基坑验槽图等深化图纸,通过数字化交底,大大降低了基础底板的现场 施工难度。
(3)标准化深化出图
(4)辅助现场应用
桩基础标高复核优化:通过提前建立基础底板模型,复核桩顶标高,便于在桩基础施工时对现场进行指导。此外,在后期截桩头时能够准确判断桩与基础放坡位置关系。
塔吊基础复杂部位优化:建立塔吊基础部位模型,综合判断塔吊基础、承台、坡道以及工程桩位置关系,为现场防水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后浇带位置优化:利用BIM模型对后浇带位置进行多维度立体化复核,结合人防门位置、集水坑放坡以及框架梁等因素,综合调整优化后浇带,确保后浇带最优化。
(5)标准化应用流程
02
二次结构精细化BIM应用
应用背景
构造柱排布密:部分楼层建筑层高8.6米,构造柱加强布置需间隔2米布设,是一般层高构造柱间隔的一 半,对后续机电管线综合排布影响大。
精准定位难:项目地下部分采用楼承板提前插筋的施工方式,提前插筋有利于节约工期,可降低高处植筋作业的风险和难度,但对插筋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多专业协同:为确保插筋定位准确,机电管综提前介入,幕墙、钢结构、防火门等不同专业均对二次结构产生影响,多专业需综合管理,协同难度大。
解决思路
明确需求→分析关键要素→攻关技术路线→组建管理对接流程
具体实施
(1)模型建立
样板间模型创建:
项目前期联同质量部建立二次结构虚拟样板间,出具二次结构砌体排布深化图,指导现场实际样板间施工,规范模型建立标准及现场砌筑标准,确保后期现场施工有序进行。
竖向构件布置:
根据模型洞口布置构造柱等竖向构件;洞口模型及机电管综模型、二次结构竖向构件优化调整并进行内部审核。
水平构件布置:
根据上述步骤确定的洞口模型及竖向构件模型布置二次结构水平构件;再此优化调整洞口模型及机电管综模型、二次结构竖向构件并进行内部审核,确认最终水平构件布置。
(2)二次结构模型优化
(3)专业协同
问题核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各专业之间与二次结构碰撞共计1000余处, 其中复杂部位共计520处。
(4)标准化深化出图
(5)辅助现场应用
(6)标准化应用流程
3、安全防护精细化管理
传统安全防护管理方式弊端
不可控:专业繁多,无法考虑结构形式的复杂交错;无法考虑后续工序对洞口防护的影响;工人现场需实际测量洞口尺寸,效率较低。
无标准:工人现场排布随意,未考虑各专业间优化衔接配合,安全防护无法形成标准化。
不准确:现场物料构件种类错提、漏提;无法提前准确规划安全防护用料;现场人员无法准确描述安全防护位置及情况。
解决思路
需求对象剖析→了解传统方式→分析关键要素→攻关技术路线→组建管理对接流程。
具体实施
(1)标准化族库建立:为了促进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确保BIM模型的规范性,项目前期根据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标准化安全防护族制作。
(2)标准化正向出图:利用三维BIM模型正向输出标准化安全深化图纸做到标准统一,确保深化信息的有效传递,便于后期其他项目的规范化应用。
(3)标准化二维码应用:项目建立安全防护“二维码电子档案”,与安全防护深化图——对应,通过创建实体二维码,标记详实安全防护信息,便于现场复核安全防护布设情况。利用二维码巡检系统、移动端安全防护模型轻量化等技术手段进行安全 防护巡检。
(4)标准化建模
(5)洞口防护族研发
研发依据:
对初版结构模型所示防护洞口数量及边长(等于防护栏 杆长度)进行统计。
依据《北京建工集团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标准》
拆分原则:
1、网片式邻边防护栏杆的建立过程中,需将立杆与其它构件单 独区分建立,并区分180度水平立杆与90度转角立杆。
2、楼梯构件中,共有三个组成构件,分别为楼梯立杆,护栏扶 手以及弯头构件,均须拆分建立。
3、其它防护构件按整体建立族文件即可,无需过渡拆分。
(6)过程优化
钢结构与安全防护优化:
给后续钢结构防火涂料喷涂留足 空间,避免现场对安全防护的拆 改浪费。
楼梯间安全防护优化:
楼梯平台位置面积尺寸较大且高度较高,高平台位置用栏杆做安全防护安全性较低且不易安装。影响项目整体的安全性及美观度。
幕墙安全防护优化:
解决幕墙埋件与安全防护之间的碰撞,为后续幕墙的安装提供便利条件。
二次结构安全防护优化:
取消与二次结构重叠的安全护栏,及时根据现场二次结构砌筑进度优化调整安全防护布设方案。
总结:发现解决碰撞共计3000余处,处里复杂部位共计128处
(7)精准化物资提料
自动计算用料:
采用智能洞口安全防护族自动计算防护体系所需材料用量,通过分区快速提取洞口防护所用的材料,形成材料提料单,用于安全防护成本预算,物资部可提前获得不同区域提料信息,实现对不同种类模数护栏按需分类提取,把控现场提料的准确性。
(8)辅助现场应用
(9)标准化应用流程
4、项目全员轻量化应用
解决思路:
需求对象剖析→了解传统方式→分析关键要素→攻关技术路线→组建管理对接流程
具体实施:
(1)立体轴网
所有区域均设立轴号,形成轻量化立体地图,让现场人员便于查找。
(2)一键检索
为了便于一线人员操作,优化选择树,便于快速点选。
(3)颜色区分
在轻量化模型中优化构件颜色,便于现场人员快速识别不同构件。
(4)辅助现场应用
为了轻量化模型管理工作的顺利落地,项目基于轻量化模型管理流程开展全员轻量化培训。
细化各参建单位人员类别,进行专项定制化培训,确保轻量化工具能够融入后续工作流程。累计专业培训40余次,参训人员300 余人。
(5)标准化应用流程
5、其它智能建造应用点
(1)设计可视化交底
设计信息模型全呈现:
设计团队利用BIM平台进行初始模型上传、深化模型审核、设计变更管理等,本项目设计变更均由模型生成。
模型交底:
在施工图交底中,增加了模型交底,使施工单位更好地了解设计,便于后期施工模型的深化。
(2)虚拟云观摩
BIM 模型→临建图纸正向输出:
合理规划场地布置,保证了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的要求,获得了业主的一致好评。
(3)4D进度模拟
辅助进度控制:
利用Fuzor软件,以BIM为平台对工程进行全专业可视化施工进度模拟,将计划上传至模拟软件与模型相关联,填写实际完成时间,通过模型展示现场实施进度,体现总控计划和各个阶段计划的实际情况。
(4)机电专业深化
(5)钢结构专业深化
(6)多专业协同优化
(7)BIM拓展应用
(8)多专业BIM应用管理
以上,就是本次葛总分享的主要内容。
具体详细内容,大家可进入视频号查看回放:
这里也是再次感谢葛总对BIMFILM的认可和支持,期待在未来葛总能再次做客我们的直播间进行学习和交流。
--------------
如有更多伙伴想要更深入的了解、试用和购买BIMFILM,可点击以下链接进入BIMFILM官网联系我们:
关注以下官方服务号,为您提供更多优质内容和精彩活动:
BIMFILM,助力施工科学推演,先看到,再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