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家好,这里是BIMFILM。
BIMFILM直播活动持续进行中,其中在8月8号的直播当中,我们邀请到了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的BIM工程师余迟余工,来围绕自己现在所做的项目,做了一次线上分享。
整个分享过程依旧是干货满满,现在小编将重点内容梳理,再次分享给大家:
一、工程概况
青岛地铁9号线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一期工程为海西村站至前金社区站,全长约16.3公里,共设13座车站,并与1、8、15号线交汇换乘。其中,1标段四工区包含2站(正阳中路站、玉皇岭站)。
正阳中路站为本标段第5座车站,车站总长155米,与已建成的7号线“T”形换乘,车站共设置3个出入口、3组风亭。
玉皇岭站为本标段第8座车站,车站总长291.1米,站后设交叉渡线、出入段线,是9号线一期车辆基地接轨站,设置3个出入口、2组风亭。
二、BIM策划及实施标准
1、BIM应用目标及实施标准
(1)总体目标:
在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BIM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青岛三期建设规划线路的实际情况,依托BIM平台开展全生命周期BIM技术应用,落地设计质量提升、施工过程管控、竣工资产移交。通过工程实践,最终形成实现全线路、全专业、全过程BIM技术的系统应用,并形成一套数字轨道交通建设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
(2)设计阶段:
实施一系列可落地、可持续的BIM应用,以提高设计质量,掌握图纸进度、提高方案决策效率,实现多方协同管理为目标,为后期施工奠定基础。
(3)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以BIM为工具和手段、集成进度、质量、安全、工程量等的数据信息、结合管理手段,实现施工全过程的三维化和数字化管理,并为后期工程移交整合过程数据。
(4)竣工阶段:
实现BIM与资产管理相结合,实现基于BIM的竣工验收全过程数据的采集、集成、归档,实现数字化移交,保证数据的可追溯性,为后期资产及运行管理提供数据服务。
2、三阶段封模BIM实施流程
开展三阶段封模管理,以BIM作为载体,集成全生命周期各类数据,构建数字资产。建设单位牵头组织,以标准体系作指引,以平台工具作保障,提升设计质量,掌控施工过程,构建数字资产,优化运维调度。
3、BIM管理制度及考核
在总体实施方案基础上,制定管理方案,明确对各参与方 BIM 工作的管理要求,以确保青岛市轨道交通三期建设规划 BIM 工作在施工图及施工阶段的顺利开展。
三、数据建设、集成与管理
四、重点及拓展应用
1、土方开挖
2、进度控制
玉皇岭站为9号线主要进度车站,玉皇岭站作为TBM始发车站,关系着整条线路进展情况,需在2024年5月31日提供144米主体结构给TBM始发,工期紧整,工序搭接复杂,人员工种交叉作业,会极大影响现场进度,为保证按期完成目标,基于BIM平台每周进行进度演示和模拟,对主要工序进行调整,实时复盘,找出管理、工序搭接、人员、机械、材料等问题,及时做出相应调整,确保进度不滞后。
3、重点施工步序模拟
基于施工建造过程、施工顺序等信息,对项目的关键、复杂节点进行可见性施工前的三维预演模拟,辅助检查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并进行方案优化,形成可视化交底记录,发现不同专业的配合要点,提前做好工筹安排,减少后续的现场协调,提高工作效率。
4、BIM+4D施工进度模拟
进行BIM+4D施工进度模拟,直观的看出主要施工的控制方法、施工安排是否均衡、总体计划是否基本合理等,从而对各阶段工序及时进行调整,以实现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预期目的。
5、防汛模拟
利用REVIT和LMION对玉皇岭站和正阳中路站现阶段场地和周围环境进行实景建模,制作1:1模型,进行防汛演练模拟,制作出防汛作战图。
6、场地布置
项目部采用BIM技术,通过三维模型,对施工场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地铁车站场地狭小,工序转换频繁。在使用BIM进行场地模型及总平面布置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1:1比例布置模型,测算各工作面、场地的大小是否合理,提前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冲突问题进行及时调整,快速有效的对场地进行布置,有效的提高了场地的利用率,减少二次搬用产生的成本。
7、虚拟样板引路
通过视频、二维码虚拟样板推送以及施工工艺标准推送的方式进行施工交底。通过形象的三维模型让 施工人员更加直观的理解施工工艺中各条款的具体要求,从而节约交底时间,保证施工质量的目的。
五、创新应用
1、BIM+协同工作平台
本项目依托青岛地铁集团搭建的BIM数据与集成管理系统及智慧工地一体化平台,解决整个建设过程中BIM模型及应用成果文件的多级审核、质量问题统计分析、各方共享传递问题,提高BIM模型及应用质量,将BIM落地于施工现场。其中,智慧工地一体化平台可直接提取BIM数据与集成管理系统中的进度与BIM模型数据,与现场进度进行对比,确认现场进度是否存在滞后情况。
平台包括初步设计审核、施工图设计审核、施工深化审核、竣工模型审核等多个审核模块,各参建方可利用平台对各阶段模型进行审核,对于审核通过的模型,在平台中做激活设定,设计单位报送施工蓝图时作为核查资料,施工单位开工时作为核查资料,若存在变更,则旧版本模型做存档设定,确保每版变更均有相应留档记录,方便后期查验。
2、BIM集成应用
BIM-GIS平台-安全风险集成:
围绕风险源、监测点、隐患排查等管理工作,对接中建一局已有风险监控系统、隐患排查系统的业务数据,开发风险隐患对接模块、风险可视化定位浏览、监测数据可视化预警、岩土工程信息展示模块,实现在BIM-GIS场景中精准展示风险源、监测点、风险隐患的空间位置、可视化预警提醒。
3、BIM应用场景
BIM-GIS平台-三维可视化形象进度:
填报现场实际进度信息,基于BIM-GIS平台实现项目进度总览、线路重大节点管理、关键节点管理、虚拟现场管理的工程进度管理体系。基于平台进行计划与进度对比分析、进度统计分析、进度预警等。
4、创新应用
本项目采用智慧工地一体化平台实现智能化协同管理,本平台共有10大板块53个子模块,主要包含人员管理、安全管理、高效管理、绿色管理等,为管理人员提供全应用场景下的数据综合看板,一站式查看;实时更新项目现场的运行情况,为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六、其他BIM应用
1、复杂节点工程量统计:
地铁施工作业,施工工序转换较多,结构较为复杂,工程量大,钢筋种类繁多,传统手工计算和二维图纸算量,计算工作量大、并且容易出错,为了满足管理需要,在施工前,项目对施工部位的混凝土、土方、部分钢筋等工程量,利用revit进行参数化建模,通过明细表导出相应工程量。通过与工程部计算的量进行多次对比,BIM进行混凝土、土方计算更为精确,钢筋算量的误差在3‰以内。
2、基于BIM的施工图会审:
基于BIM图纸会审,能够使技术人员通过BIM模型,预先发现图纸问题367处。并组织监理单位、设计院针对图纸问题进行设计交底,避免施工时返工现象出现,从而提高质量节约工期减少成本。
3、BIM+VR技术交底
BIM+VR除了能解决建筑行业最大的痛点“所见非所得”和“工程控制难”,统筹规划、资源整合、构建具象化联系和平台外,系统化的BIM平台还能将建筑设计过程信息化、三维化,同时加强建筑施工过程的项目管理能力。VR在BIM的三维模型基础上,加强了可视性和具象性。通过构建虚拟展示,为使用者提供交互性、可视化技术交底。
4、航拍技术应用
通过每天航拍实时掌控现场施工进度,制作周BIM汇报材料,进行模型与实际进度对比,分包管理、施工进度校核优化、以及未来可能引进物料跟踪系统等直观展示更加精准。
七、实施总结
1、经济效益
经过项目的BIM应用,实现了图纸跟随BIM模型,提升了多方工作效率、降低了施工难度、节约了费用和工期。
2、社会效益
项目自开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多次来项目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对项目进度、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给予高度认可。
以上,就是本次余工分享的主要内容。
具体详细内容,大家可进入视频号查看回放:
这里也是再次感谢余工对BIMFILM的认可和支持,期待在未来余工能再次做客我们的直播间进行学习和交流。
--------------
如有更多伙伴想要更深入的了解、试用和购买BIMFILM,可点击以下链接进入BIMFILM官网联系我们:
关注以下官方服务号,为您提供更多优质内容和精彩活动:
BIMFILM,助力施工科学推演,先看到,再做到!